中新經緯10月30日電 (魏薇 王玉玲)“建設數據可信流通平臺,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,牽頭建立‘場景金融實驗室’,推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。”29日,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,廣州金控數字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廣金數科)總經理吳仁翔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說。
(資料圖)
中小企業“融資難、融資貴、融資慢”的核心痛點是什么?又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?在數據成為第五大生產要素的背景下,吳仁翔結合廣金數科的實踐,分享了其在數據可信流通、企業信用畫像構建上的具體做法。
建設數據可信流通平臺
廣金數科是由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全資子公司,成立于2019年。公開資料顯示,廣金數科建設并運營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廣州站(即廣州“信易貸”平臺),參與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。
吳仁翔表示,中小企業信用數據不足問題在行業內較為普遍。“中小企業的信息數據分散、數據管理不規范,存在數據缺失甚至數據失真的情況。”
吳仁翔進一步指出,一些企業處于初創期,經營風險本身較高。這就導致金融機構陷入兩難,一方面金融機構要提升中小微企業的貸款規模和數量,同時要控制不良率與貸款成本;另一方面缺乏真實信息和有效渠道,難以評估企業風險,最終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、融資慢。
他認為,要解決這個問題,核心在于兩點。第一,找到能標志中小微企業信用資質的特征與數據;第二,用新機制和技術打通全社會數據。“國家推動的數據要素改革是關鍵,我們的做法是建設數據可信流通平臺,這個平臺已于2023年正式上線。”
吳仁翔介紹,數據可信流通平臺主要解決兩個核心痛點:一是解決數據流通難題,數據可復制性強、容易出現侵權問題,數據源方不愿提供,現在通過規范管理讓數據“供得出去”;二是突破數據應用壁壘,通過技術手段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,支持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數據價值,精準評估企業信用。
據吳仁翔透露,該平臺上線后,廣金數科聯合多家金融機構,成立了產品金融實驗室。2024年5月至今已服務廣州地區超22萬家企業,貸款融資規模超過510億元,還幫助金融機構提前發現不良資產13.8億元,預計降低不良率0.5個百分點。
如何實現“數據可用不可見”?
2022年5月,廣州市海珠區率先推出全國首批“數據經紀人”名單,其中就包括廣州金控征信服務有限公司。天眼查App顯示,廣州金控征信服務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更名為廣州金控數字科技有限公司。
吳仁翔介紹,數據經紀人的出現,和數據要素改革密切相關。2020年發布的《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》中,數據被首次明確列為第五大生產要素,與土地、勞動力、資本、技術并列。
“從‘數據’到‘數據要素’是跨越式發展,但也面臨兩個問題:一是數據安全與管理,二是數據利用與流通。”吳仁翔說。
在吳仁翔看來,數據經紀人就是連接數據源方和數據使用方的中間角色,核心是通過“隱私計算”實現“數據可用不可見”。簡單來說,就是不提供明文明細數據,而是按“最小必要” 原則提供數據服務,同時通過多方協同建模,讓數據不出域也能深度分析。比如銀行和其他數據源方的數據都無法流出,就需要數據經紀人搭建平臺,拉通各方完成聯合建模,這樣就可以把數據更好地利用起來。
在數據助力中小企業融資方面,吳仁翔介紹,廣金數科的做法是通過多維度數據融合,給企業做“信用畫像”。“我們把數據分為公共數據、市場數據和場景數據三類,把這三類數據疊加分析,能形成全面的企業信用報告,里面包含信用分、經營狀況等信息,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這份報告快速判斷企業資信,進而發放信用貸款。”
展望未來,吳仁翔認為,金融領域的重點是升級企業評估手段,把數據價值真正發揮出來。現在很多高科技、輕資產的初創企業,沒有傳統抵押物,但屬于“新質生產力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金融機構需要通過數據驅動的評估方式,把資金精準滴灌到這些企業,助力產業升級。
(更多報道線索,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:weiwei@chinanews.com.cn)(中新經緯APP)
(文中觀點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)
中新經緯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責任編輯:羅琨 李中元
來源:中新經緯
編輯:郭晉嘉
廣告等商務合作,請點擊這里
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,侵權必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