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簡盈財觀
首發/簡盈財觀
作者/齊思
(資料圖片)
編輯/FENGLING
申萬菱信,今年的出鏡率很高。
明星基金經理賈成東從招商基金跳槽而來后,本就備受關注。
8月,賈成東新基金申萬菱信行業精選引發了一系列爆料風波。
后來公司不得不出面表態:
當前產品短期業績雖未達預期,仍希望投資者將目光更多投向長期表現,另外,“強迫員工買基金”相關傳言不屬實。
最近,申萬菱信再因基金“急救”、募集延期、清盤等消息備受關注。
今年8月30日,申萬菱信旗下“申萬菱信綠色純債債券型發起式基金”,正好滿三年。
按照規定,發起式基金成立滿三年后,若資產規模未達2億元,將觸發清盤。
申萬菱信旗下這只債基,2022年8月30日成立,成立時候規模為2000萬元,當年年底,基金就被贖回1000萬元。
此后,連續兩年多的時間,規模一直都只有1000萬元,直到今年6月末。
申萬菱信綠色純債發起式,雖然有A、C兩種份額,但C份額長期規模很低,可忽略不計。
這1000萬元的規模,持有人還是申萬菱信股東(季報披露管理人股東持有1000萬份)。
但是,8月末這只基金安然度過‘三年大考’,并沒觸發清盤。
三季報數據給了我們一個答案,不難發現有資金緊急馳援。
三季度,這只基金總申購份額2.91億份,此后快速贖回2.46億份。
很明顯看出,
8月28日,這只基金被緊急申購2.91億份,9月28日和9月30日被贖回2.46億份。
2億多資金“快進快出”,讓這只基金的規模,8月30日被沖上2億。
這只債基,從而得救。
2024年9月,中證A500指數發布,中證A500ETF“盛宴”開啟。
去年四季度,正值9.24行情之后,第一批、第二批A500ETF產品的上市,恰逢其時。
它們的規模競相創新高,很快就成‘A股第二大寬基指數’,是當之無愧的“吸金王”。
2024年年末相關基金規模已突破3400億元,速度和規模,歷史罕見。
申萬菱信,正是在此背景下,2024年12月20日先發行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,2025年1月22日又發行了中證A500ETF。
不過,這兩只A500ETF今年規模均大幅縮水。
申萬菱信中證A500指數增強基金,成立之時募集資金6.72億元。
2025年一季度末規模就急速下降,只剩1.45億元,一個季度規模縮水近8成;
二季度,規模繼續下降,A、C份額規模分別為0.38億元、0.65億元,合計1.03億元;
三季度,規模接著下降,A、C份額規模分別為0.2億元、0.38億元,合計0.58億元…
換句話說,這只基金運作不到1年,縮水91.4%,僅剩下8.6%了。
再看,第三批成立的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,成立時募集資金4.75億元。
此后,再次上演一路縮水的劇本。
一季度末、二季度末規模分別為1.91億元、1.04億元。
三季度,申萬菱信A500ETF規模一度逼近5000萬元警戒線。
指數型基金,如果連續多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,將觸發合同終止條款。
為了“救急”,申萬菱信發行了A500ETF聯接基金,首發募集規模為6.17億元,8月成立。
于是,申萬菱信中證A500ETF規模,在8月份迅速擴大。
三季度末申萬菱信A500ETF規模4.4億元。
不過,
截至11月10日,申萬菱信A500ETF規模又縮水地只剩下3億元了。
申萬菱信為什么要保A500ETF?
首先,基金清盤肯定會對基金公司產生負面影響。比如,品牌形象、持有人的體驗以及信任度。
其次,像A500ETF這種戰略性的寬基產品,肯定跟公司的產品線布局有關。
剛開始邁步就被迫清盤的話,負面影響不是一般的大。
因此,通過發行聯接基金引入資金,更迅速、直接地做大規模,成了避免清盤的救急之舉。
相對于持續投入高額費用(每年可能高達數億元)給做市商,發行一只聯接基金所付出的成本可能相對較低。
第一個消息,申萬菱信基金有只“固收+”的新基金募集延期。
公告稱:申萬菱信寧通六個月持有期混合未能在原定募集期內完成發行,決定將募集截止日延長兩周。
這是一只偏債混合的“固收+”基金,債券部分提供安全墊,少量權益配置增加收益彈性,是典型的“進可攻、退可守”的選擇。
按道理說,現在正是當紅期,投資者非常喜歡這類產品。
但是,申萬菱信寧通六個月持有期混合,從10月20日開始發行,原計劃11月7日結束,在近三周時間里認購不足,只能延期。
第二個消息,申萬菱信旗下多只基金清盤。
最近,申萬菱信中證內地新能源主題ETF聯接發布清盤結算報告。
清盤原因,“發起式基金成立三年后資產規模低于2億觸發清盤”。
今年以來,申萬菱信旗下已有7只產品清盤。